1987年,加斯帕尔·诺埃夹着40分钟长度的电影炸弹《马肉》(Carne)进驻了戛纳电影节,拉开了他对社会宣战的序曲。《马肉》开始就是血淋淋的杀马镜头,诺埃采用了后来成为主流电影时髦的“主人公冷叙述法”(《天使爱斑斓》的开场叙述),讲述一个马肉店小老板、一个面无表情、缺乏情调、内心封锁的屠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枯燥生活。面对女儿越来越成熟的肉体他发生了无以自拔的欲望,最终他误以为女儿被人强奸而把屠刀插进了那个家伙的嘴巴。影片弥漫着压抑、干燥、冷冽的气息,画面始终弥漫着血污一样的红,一种暴雨过后暗沟翻腾的陈旧迂腐气息,一副肆无顾忌的颓废和末世色彩。奇怪的机位(经常切掉人的眼睛)、僵直的动作,影片除了少量从广播里传出的音乐,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竭呈现的繁重顿音,让人害怕和不安。  每集都哭,不是难过揪心痛苦的哭,是打动温馨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感谢感动本身健康快乐活着的解压的释怀的哭。 哭完安心睡觉,但愿机医能像实习大夫格蕾那样出个十几季。 《马肉》在视听语言和社会批判上的直接性令人猝不及防、呆头呆脑。影片开始就明目张胆地写出“本片会让青少年不雅观众发生严重的心理不适”等字样,这类对那些已走进电影院、坐在椅子上的不雅观众毫无意义的警示,在他后来的电影作品不竭呈现,成为他并世无双的标签。他在电影中直接与不雅观众对话,在《我企硬》结尾的暴力幻想戏之前,诺埃以数秒倒计时的方式请某些保守派不雅观众提前离场。看这样一部电影,你不单会被导演的勇气感应不寒而栗,也会感应他就像一个玩世不恭、心思缜密的地痞,带着冷嘲热讽的表情从人性的最底层狠恶强暴这个世界,甚至还有几分幽默感。在西文中,“玩世不恭”与“犬儒主义”是一个词,它代表一种态度,而我们则经常把这两个词分隔用,在中国似乎只有王朔身上高度集中了这两个词的共同含义,玩世不恭地一个都不放过。 《马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奖,很多人劝诺埃拍一部《马肉》的加长版,于是他用了7年时间拍摄了《马肉》的续篇《我企硬》,走向了偏执狂的极限。1985年,他让他的爸爸在本身的短片里演了精神反常杀手,1997年,他本身在好友让·古南(Jan Kounen)的《太保暗码》中客串一个卖土耳其烤肉的混混。诺埃与让·古南呈此刻一起并不奇怪,他们都是电影偏执狂,都对世界毫不让步,都疯狂测验考试致幻剂,都拍摄出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
详情